2024年4月20日

美媒:北京首次采用一种类似美国强大的“二级制裁”

美国Axios新闻网1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二级制裁”的崛起

在与立陶宛的争端中,北京首次采用一种类似于美国强大的“二级制裁”的经济压力。这种施压方式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向此类观念——只要与中国市场“脱钩”,就能使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免遭北京“胁迫”——发起挑战。如今,北京正向在华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施压,以切断这些公司与这个波罗的海国家的关系。


立陶宛国旗 资料图

立陶宛与中国的直接经贸关系相对有限,但许多接受其工厂供货的跨国公司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经贸往来。据路透社报道,此类德国企业已目睹对华业务陷入停顿,因此正为达到中国的要求而向立陶宛政府施压。

过去,北京方面一直使用拒绝市场准入来惩罚有关公司和国家的政治违规行为。但这仅能向那些与中国存在直接商业利益的企业和国家施加影响力。如今,中国迫使第三方排斥冒犯者的做法,类似于美国的二级制裁——惩罚那些在美国境外与受制裁实体做生意的第三方。此举有可能令北京明显扩大经济施压范围。美国国际共和学会的中国问题顾问马特·施拉德称“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贸易支配地位来制裁有关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立陶宛是欧盟成员国,但布鲁塞尔尚未采取任何重要支持措施。作者贝瑟妮·艾伦

延伸阅读:

媒体:立陶宛采取威胁手段 意图与中国高层直接对话

前段时间,由于立陶宛政府此前与中国台湾省勾勾搭搭,允许以“台湾”为名义设立代表处,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已经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两国之间的交流渠道受阻。

在激怒中国之后,立陶宛经济层面上逐渐开始感受到压力,随着压力的逐步增长,立陶宛国内的企业、民众纷纷坐不住了,开始反对立陶宛政府的对华政策。

最近,立陶宛国内也不断有反对政府对华政策的声音,似乎一些政客开始“后悔”了。而在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的时刻,1月24日,立陶宛奥委会更是在官网“晒”出参加冬奥会的代表团——总计13名运动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代表团。

奥运会冠军、立陶宛奥委会主席古津内维奇还表示,“这并不容易,因为全球疫情形势依然紧张,但我相信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代表团的负责人和参与者,都会迎接挑战。冬奥运动员需要大家全心全意地支持。”



古津内维奇(左)

突然转变态度立陶宛着实让人有些惊讶,不过,也需要看到,立陶宛国内,还是有支持“对华强硬”的人在。

1月19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曾公开表示,尽管立国内有部分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仍然要求立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必须要拿出相关计划以便恢复对话关系。当地时间1月19日,立外长制定的对华缓和关系计划正式出炉。根据该计划来看,中立在不久之后有可能会举办高层对话。

只不过这个方案,却是收集证据将中国告上WTO的方案。



兰茨贝尔吉斯

换句话说,立陶宛希望与中国高层建立直接对话,以改善两国关系,但采取的却是威胁中国的手段。

这别扭的态度,真是让人看了头大。

对于瑙塞达的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的回应掷地有声:

中立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立陶宛当局在涉台问题上执意采取错误行动,损害中方核心利益,破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谁是造成中立关系恶化,一步步导致局势升级的始作俑者,国际社会自有公论。中方同立陶宛沟通的大门始终敞开。立陶宛如果真的有意改善当前局面,应当向中方展示出诚意,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

也就是说,在立陶宛当局拿出切实行动之前,立陶宛期待的“高层对话”,还有待商榷。



看得出来,立陶宛国内的政治家们,意见正在产生巨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试图挽回与中国的关系,另一部分人却坚决不肯低头。

立陶宛与中国叫板,原本就不是指望靠一己之力“扳倒”中国,而是希望借由自己欧盟成员的身份,把欧盟拉下水。但立陶宛在反华前线上蹿下跳了这么长时间,欧盟给予的口头支持不少,“实惠”却半点也无。

因为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巨大,如德国、法国等欧盟“领头羊”,都不希望失去自己在中国的市场。

事实上,真正对立陶宛经济施压的,根本不是中国,而是欧盟自己的企业。这些企业害怕失去中国市场,纷纷警告立陶宛,如果再不缓和对华关系,就把工厂从立陶宛搬走。

前段时间,由斯洛伐克议员莱克斯曼牵头,欧洲议会中部分反华议员致信欧盟高级官员,以“声援立陶宛”为由,要求欧盟回应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但700名欧洲议会成员中只有40人签署了这份信,支持率远远低于预期。



莱克斯曼

这是欧盟无声的表态,也是对立陶宛无言的“打脸”。国与国的关系,从来都是利益优先,立陶宛和欧盟的一些政客拎不清,但欧盟的企业却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利益。

说到底,立陶宛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希望与美国捆绑,才跳出来当“反华急先锋”,只不过,立陶宛倒是得利了,却要欧盟的企业以自身对华贸易为代价,这春秋大梦,确实是做得有些过了!

从“绝不让步”到想对“台湾代表处”改名,立陶宛真心想认错了?

眼下,对于要不要修改所谓“台湾代表处”名称的问题,立陶宛方面似乎终于开始进入讨论阶段了。

据有关人士透露,立陶宛官员正在讨论是否要求台当局修改所谓“台湾代表处”的名称。



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截图

其实,就在1月初的时候,陶宛总统瑙塞达对此问题“松口”后,关于“改名”一事便传得沸沸扬扬。

如今,立陶宛似乎是真心想缓解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正在一步步推进“改名”一事。

据悉,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提议,将办事处的中文名“换个说法”,由所谓的“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改为“驻立陶宛台湾人民代表处”。

但奇怪的是,代表处的英文名字并没有发生变化。不得不说,这立陶宛还是缺乏了点诚意。

当然,哪怕是针对代表处中文名的改变,立陶宛方面还要和民进党当局“交流”一番,根据外媒的说法,“这需要得到台当局的同意”。

对于好不容易拉拢的“邦交”,对于立陶宛方面想对代表处“改名”一事,民进党当局自然是十分关切。

据台媒消息,所谓“驻立陶宛代表”黄钧耀回应称,对于立陶宛变更代表处名称的相关询问,并没有收到立陶宛方面的消息。



另外,台媒还声称有3名立陶宛相关人士透露,不会改变“台湾代表处”的名称。

其实,立陶宛如果真的有意改善当前局面,应当向中方展示出诚意,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而不是和民进党当局一唱一和。

眼下,立陶宛上上下下都在抱怨,因为与中国的关系紧张,立陶宛多家公司“大陆订单”被取消。

另外,连立陶宛外交部长在访美时也在“诉苦”,称每隔几天就有一家立陶宛企业表示“在中国的生意停滞了”。

其实,这个时候正是美国和欧盟展示“盟友情”的时候,但很明显他们并没有行动,对于立陶宛的“困境”,美国和欧盟似乎并不想过问太多。

对美国来说,《中美联合公报》就摆在那里,美国的政客们一直绞尽脑汁想“绕道”在台湾问题上做一些“深度”文章,而立陶宛正好可以为自己“冲前锋”。

不过,“台湾代表处”这个名称在美国眼里似乎“吃了舆论的亏”,甚至会给所谓的“中国胁迫”提供机会,而在“扩展对台关系”上似乎也成了绊脚石。



而对欧盟来说,对立陶宛所谓的支持也一直停留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的阶段。毕竟,中国如今已经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为了立陶宛与中国撕破脸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

总之,对于要不要修改所谓“台湾代表处”名称的问题,立陶宛方面可谓是纠结万分。不过,中立关系似乎也并非只是靠“改名”能缓和得了,今后双方关系如何,还看立陶宛方面的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