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日

“提供关键零部件支持”,美媒:美军证实从“飞机坟场”调拨退役F-16支援乌克兰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美国“战区”网站(The War Zone)5月1日刊文称,美国空军向该媒体证实,已从亚利桑那州的“飞机坟场”调拨多架退役的F-16战斗机运输至乌克兰,为其欧洲盟友对乌捐赠的F-16战机提供关键零部件支持。报道称,随着F-16战机在乌军中广泛服役,其任务执行范围可能会扩大。


社交媒体曝光的照片显示,经包装好的 F-16战机(机翼等部位已拆除)正被装载到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公司的安-124运输机上 图源:美国“战区”网站引自社交媒体

报道援引美国空军发言人的话称,这些F-16战机均为“无法作战状态”,缺少发动机、雷达等核心部件,且机体结构已被部分拆解,无法重新投入战场。社交媒体上周流传图片显示,至少3架被塑封包裹的F-16战机(机翼、尾翼、发动机及雷达罩已拆除)4月25日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国际机场被装载至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公司的安-124运输机上。次日,安-124运输机从图森国际机场起飞,目的地为波兰东南部的热舒夫机场,该机场是西方援乌军事物资的重要中转枢纽。

报道称,尽管美方未透露此次转运的F-16战机具体型号及数量,但机身鼻部的敌我识别天线表明,这批战机可能是早期Block 15防空型(ADF),曾隶属于美国空军国民警卫队。此前,美国空军曾将部分退役且还能继续飞行的F-16战机改造为QF-16靶机。



社交媒体曝光的照片显示,经包装好的 F-16战机(机翼等部位已拆除)正被装载到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公司的安-124运输机上 图源:美国“战区”网站引自社交媒体

报道还称,目前,乌克兰已获欧洲多国承诺提供约85架可作战的F-16战机,包括荷兰提供24架、丹麦提供19架、挪威提供12架(另有10架专用于拆解备用零件)以及比利时30架。然而,这些战机有部分并非运往乌克兰,而是在罗马尼亚的欧洲F-16培训中心(EFTC)用来培训乌克兰飞行员。

此外,备件供应短缺导致F-16交付延迟。例如,比利时国防部曾承认,备件库存不足已导致该国延迟向乌交付F-16战机。报道称,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克里斯托弗·卡沃利向参议院表示,更多F-16战机正准备交付给乌克兰,但未说明具体来源。有分析称,虽然美国提供的这些F-16战机“无法作战”,也不会增加乌军战机的总数量,但通过备件支持间接提升了乌空军的战斗力。

报道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秋天,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现存F-16A/B/C/D各机型共342架,多数战机无法复飞。美媒分析称,保持前线战机正常运行是一项艰巨的后勤任务,乌军在快速整合西方战机与维持老旧机体间面临双重挑战。

延伸阅读:

专家:美明确表示将继续向乌提供援助 俄承受更大压力

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和乌克兰双方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美乌矿产协议"。该协议将为美国提供开发乌克兰自然资源投资项目的特权。

乌美矿产协议在经历多轮拉扯后终于达成。从协议内容来看,并没有涉及债务负担、税收保障,也没有涉及对乌安全保障等条款。美国向来在国际事务中追逐利益最大化,乌克兰此前也一直要求美国的安全保障,这次双方同意这样的协议,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美乌矿产协议的签署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美乌双方在这场谈判中展开了激烈博弈。2月28日,两国领导人在白宫会面时出现激烈争执。3月28日,美方抛出新的谈判条件,其提出的高昂要价要求让乌克兰方面大为震惊。4月中旬,双方开始恢复磋商,于17日签署了备忘录。5月1日,乌克兰方面宣布矿产协议正式达成。回顾整个进程,虽然过程曲折,但推进速度相对较快。从最终达成的协议文本来看,美乌双方都做出了妥协与让步。与其说美国在这场谈判中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如说双方最终都致力于保障自身的核心诉求。

乌方始终将获取军援作为核心诉求



美乌签署矿产协议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乌克兰的核心诉求在于延续美国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军事援助。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对乌军前线行动有着直接影响。倘若失去美国的军事支持,乌克兰在谈判桌上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乌克兰必须紧紧拉住美国,而矿产协议成为其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

事实上,在推动矿产协议的过程中,乌克兰始终将获取军援作为核心诉求。此前,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于梵蒂冈的短暂会谈中,就明确要求美国提供军援。此后,特朗普也曾表态称乌克兰需要更多武器装备,而此次达成的协议中,也提到了美国向乌克兰提供防空导弹系统的相关动向。

而美国方面,则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乌克兰的关键矿产上。特朗普毫不掩饰对乌克兰稀土资源的兴趣,这反映出美国急于从乌克兰危机中收割利益,尽快实现"落袋为安",进而从这场危机中抽身。

美急于将利益"落袋为安"加快从危机中抽身



图为乌克兰的矿脉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在此前的谈判中,美乌双方在多个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其中关于美国对乌援助的定性尤为突出。美国认为,对乌克兰的支持是一种投入,乌克兰有义务偿还这笔投入,将其视为乌克兰对美的债务;而乌克兰方面则更强调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应对俄罗斯威胁。

从最终签署的协议来看,美国关注的重点并非尽快收回前期投入,而是通过设立重建投资基金,进一步从乌克兰获取利益,尤其是聚焦于乌克兰关键矿产的开发。美国此前采取的战略讹诈手段也达到了预期效果。3月28日,美方开出高价条件,确实给乌克兰带来了巨大压力,促使双方加快谈判进程。乌克兰方面做出了关键让步,尤其是在安全保障问题上。乌克兰放弃了要求美国做出具体安全承诺的立场。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美国如今急于从乌克兰危机中抽身,其目的是避免北约和美国直接深度介入,以免"引火烧身",而是希望欧洲盟友能够接过这一"包袱",承担起更多责任。从这份协议的签署不难看出,未来在安全保障领域,乌克兰将更多地向欧洲寻求支持;而美国在抽身的同时,仍试图进一步获取自身利益。

俄乌冲突局势胶着,这份美乌矿产协议又会在推动俄乌停火进程中扮演何种角色?

矿产协议签署将对乌克兰危机走向产生影响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美乌矿产矿产协议的签署,无疑会对乌克兰危机的走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俄罗斯正密切关注并评估着形势的发展动向,首要任务便是剖析美国的立场与核心诉求。

此前,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美国外交政策出现明显转向,将重置美俄关系作为外交主线,并试图以此为背景处理乌克兰危机,甚至未将乌克兰危机停火作为美俄关系正常化的先决条件。

然而,美国虽急于重置美俄关系并向俄罗斯释放积极信号,却并未全盘接受俄罗斯提出的条件,尤其是俄罗斯要求美国停止对乌军援这一关键诉求,美国并未应允。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在此次签署的矿产协议中,美国明确表示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其中涵盖防空导弹系统。这一举措无疑会使俄罗斯在战场上承受更大压力,俄罗斯需要重新审视美国的政策空间与战略意图。

同时,俄罗斯也意识到,乌克兰手中的筹码正不断增加。一方面,美国将持续对乌军事援助;另一方面,美乌在关键矿产开发领域的利益进一步绑定,意味着未来美国有可能在更多方面为乌克兰提供支持,甚至在关键问题上为其站台。

协议恐难加速停火 反增加变量和难度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矿产框架协议的签署,预示着美乌未来将在经济领域展开合作,乌克兰有望借此获得更多经济收益,而这些收益极有可能转化为战场上的持续战斗力。

综合来看,俄罗斯在战场形势与冲突走向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对于矿产协议的后续影响,各方都在谨慎评估。总体而言,这一协议并不会加速推动俄乌停火与谈判进程,反而会使局势更加复杂。

乌克兰此前积极推动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其核心考量在于俄罗斯控制的大片领土蕴藏着丰富的关键矿产。乌克兰希望通过美乌协议,借助美国的力量夺回这些领土。而俄罗斯近期急于推进战线,意在压缩乌克兰手中的筹码,削弱其与美国交换利益的条件。

因此,协议签署后俄乌冲突的走向或许不会出现急剧变化。但从长远视角审视,这一协议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极有可能在未来对战场局势以及俄乌冲突的解决带来更多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