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在胜选后发表讲话。 图片来源 郑丽文脸书截图
中国青年报北京10月18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10月18日,中国国民党举行了党主席改选投票。这次选举规模不大,但被视为决定国民党未来施政路线与党内领导层世代更替的重要事件。当晚7时许,国民党中央党部正式传出消息:前民意代表、曾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发言人的郑丽文当选新一任国民党主席。
现年55岁的郑丽文出生于台湾云林县,大学期间就积极参与政治。她早年曾在民进党内担任要职,后在陈水扁执政期间因理念分歧退出,2005年加入国民党。这段从绿营转投蓝营的经历,让郑丽文被视为“非典型国民党人”,却也令她凭借与传统建制派有别的个人形象以及对媒体特别是网络传媒的灵活运用,赢得了不少年轻人的支持。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于8月下旬决定卸任后不久,郑丽文就宣布参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她在这次选举中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国民党资深政治人物,曾任台北市长的郝龙斌。有观点认为,郑丽文与郝龙斌分别是国民党内“战斗派”与“稳健派”的代表。
郑丽文与郝龙斌分别是国民党内“战斗派”与“稳健派”的代表
最终,郑丽文获得超过6.5万张选票。郝龙斌虽然在选前争取到多名蓝营重要人物背书,但还是以约两万票的差距败北。由此,郑丽文成为21世纪以来的第八位国民党主席,也是继洪秀柱之后第二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参加本次选举的候选人多达6名,导致选票分散,郑丽文的得票率为50%左右,比前任朱立伦略高。
郑丽文在台湾民意机构任职期间以鲜明的“战斗姿态”示人。她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作为台湾地区最大在野党和台民意机构第一大党的国民党,预计将在朝野攻防中延续强势对抗路线,借财政、人事等重要议题向民进党与赖清德当局发起挑战。未来,作为国民党“总教练”的郑丽文需要持续面对两岸关系、党内改革、在野团结、财政募款等多方面考验,她的工作成效将直接影响国民党在2026年和2028年选战中的表现。
就最受关注的两岸关系而言,郑丽文预计会延续连战和马英九时期国民党的基本路线,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展开两岸政策论述。选举前夕,郑丽文拜会了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并表示,马英九时期正是得益于“九二共识”,两岸交流才呈现繁荣景象;马英九也告诉郑丽文,今后要全力推动两岸青年交流,恢复两岸民间往来与互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延伸阅读:
媒体:一边是《沉默的荣耀》,一边是以武谋“独”的喧嚣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沉默的荣耀》正在央视热播,剧中主角吴石将军夫妇的骨灰分别于1991年和1993年由家人从台湾和美国带回大陆,于1994年合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这部剧带来了两个特殊的现象。
其一,不少网民公开宣布“弃剧”,不看了,不是因为演员演得不好,也不是因为剧情不吸引人,而是因为这段历史太扎心,剧中包括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人在内的主角的结局是舍生取义、喋血台北,网民不忍看到这样的场景。
其二,不少网民前往福田公墓祭奠先烈,吴石将军夫妇墓前鲜花簇拥。
吴石将军夫妇墓前鲜花簇拥
与大陆这边“沉默”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那边,是一片以武谋“独”的喧嚣。
10月10日是所谓的“中华民国”的纪念日,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在讲话中宣布了两个重大事项:第一,效仿以色列的铁穹系统,打造“台湾之盾”,构建一个分层防御、高度感知、有效拦截的严密防空系统;第二,大幅度提高防卫预算。防卫预算占GDP的比例,在2026年度超过3%,在2030年前达到5%。
为了配合赖清德高调宣布的上述两大事项,10月8日,台湾军方的一家智库举办了一场名为“台北安全对话”的论坛,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拉脱维亚等地的前政要和所谓的专家与台湾军方共同讨论了一旦大陆发起军事行动之后台湾的应对之策。
另外,从2025年8月开始,由台湾当局文化部门资助拍摄的10集电视剧《零日攻击》陆续播放,10月4日播出最后一集。该剧假定大陆发起军事行动,台湾社会各阶层用各种方式进行应对。
综合台海两岸媒体和专家学者以及笔者的看法,赖清德打造“台湾之盾”的构想是不切实际,所谓的“台北安全对话”是纸上谈兵,套取了台湾当局大量补助款的《零日攻击》则是典型的粗制滥造。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资料图)
那么,赖清德当局为什么会持续地制造以武谋“独”的喧嚣呢?
两个原因:
其一,赖清德当局、民进党早已走上“台独”不归路,部分台湾民众已经被这个集团蛊惑、裹挟,到目前为止,他们没有回头路可走,也没有显现出走回头路的迹象。
其二,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
10月12日,台湾《联合报》发表署名黄年的评论,题目是“赖清德的投名状或上了当? 警觉美国逆向操弄‘台独’”。
该文认为,美国的策略已从过去的管制“台独”转向利用“台独”。过去的管制,是防止“台独”势力成为麻烦制造者,避免两岸冲突,以稳定大局。现在的利用,则是玩弄甚至塑造“台独”的元素,以强化、恶化、固化两岸的仇恨敌对,使两岸不能和平竞合,也是为了稳定所谓的大局。
该文指出,美国利用“台独”,有蛛丝,也有马迹。特朗普在2016年与蔡英文通电话,显示他不愿被捆绑。后来,蔡英文宣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可以想象是美台双方的共同作品。特朗普的国务院官网取消了“不支持台湾‘独立’”的字句,也不会是即兴之作。到了“2758决议台湾地位未定论”(联合国层面),及“开罗宣言台湾地位未定论”(历史层面),一次接一次,敲锣打鼓,美国利用“台独”的策略已经暴露无遗。
所以,赖清德当局以武谋“独”的喧嚣,就是在和美国利用“台独”的策略一唱一和、密切配合。
最后,谈一谈《沉默的荣耀》带给我们的启示。
吴石、朱枫等人于1950年6月10日牺牲,迄今已经75年。强攻金门失利,台湾的地下组织遭到血洗,是两道深深的历史伤痕,台湾一日不归,伤痕无法愈合。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在过去的某一个时间节点,大陆已经具备了用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但为什么,大陆没有动用这个手段。
答案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台湾问题的解决,要对历史负责,要对两岸的人民负责,要统筹一盘大棋,在最佳的时机、用最合适的方式、付出最小的代价,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
这个时机,应该不远了。
(作者 王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