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法新社记者提问,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再次就台湾问题发表言论,并表示对与中方领导人的关系充满信心。特朗普还表示,他将于明年初访问中国。外交部对特朗普的上述言论有何回应?
郭嘉昆表示,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关于元首外交相关的问题,郭嘉昆强调,元首外交对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引领作用,中美两国元首保持着密切的沟通与交往。“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延伸阅读
特朗普:中国故意不买我们大豆 考虑终止部分对华贸易
中国对采购美豆按下“暂停键”,收获旺季的美国豆农们,正苦苦求着特朗普跟中国谈。
可这位美国总统又是怎么做的?
就在当地时间10月14日,特朗普在社媒平台上再次对中国发出贸易讹诈,宣称中方“故意不买”美国大豆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他考虑终止对华部分贸易关系,包括进口食用油方面。
这位美国总统在其社交平台“真相社交”上发文称,中国“故意不购买我们的大豆,给我们的豆农带来困难,这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作为报复,我们正在考虑终止与中国在食用油以及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
“举个例子,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生产食用油,不需要从中国进口。”
口口声声为了豆农,恐怕农户见状心都凉了。
至于特朗普特别提到的食用油,中美食用油贸易的主要部分,实际上是美国进口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废食用油(UCO),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地沟油。
自2020年以来,美国进口UCO的数量增长迅猛,从2020年的不足9万吨,跃升至2023年的超过136万吨,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据美国农业部网站数据,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UCO达到了创纪录水平,美国成为中国UCO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量约为127万吨,占中国UCO出口总量的约43%。
但若以此要挟中方,他还是太天真了。
田间收割大豆现场
特朗普应当注意到,对于采购美豆一事,其实中方此前已然言明,关税战、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该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之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美国大豆协会(ASA)的数据显示,中国长期以来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约2700万吨大豆,总值近128亿美元,约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但由于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对华关税威胁和限制围堵,中方已暂停购买美豆,转而加大从南美国家的进口。
据央视“玉渊谭天”从中国主要粮食码头处了解,今年1至9月,美国粮食运输船靠岸艘次同比下降56%,从72艘降至32艘,这是因为自7月起,来自美国的粮食运输船在该码头靠岸艘次已降为0。
对比来看,5月以来,该码头每月平均有40多艘来自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南美国家的粮食运输船靠岸。这些粮食运输船90%运输的都是大豆。
显然,特朗普严重误判了中国贸易体系的灵活性与战略深度。中方减少美国大豆进口也并非被动反制,而是基于早已推进的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中方泰然自若,大洋彼岸已急得跳脚。
随着美豆进入收获季,失去中国客户的美国农户们正陷入“生存之战”,恐慌情绪不断蔓延,并纷纷施压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解决方案。
为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美国豆农曾前往越南、菲律宾,试图说服当地畜牧养殖户增加美国大豆采购量。但一位豆农坦言,“我们无法在一夜之间找到能替代中国的市场”。
多家美媒不约而同发出警告,从长期来看,美国恢复对华大豆大规模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中方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承诺的可靠性存疑,加之中方推动“自给自足”的方略,这可能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农民或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在更广泛的领域,中美博弈已进入深水区。
“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强调,美方不能一边要谈,一边威胁恐吓出台新的限制措施,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拿出谈的诚意,与中方相向而行,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磋商成果,继续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自关切,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连反华分子都急了:特朗普打压中国学生忽视惊人现实
【文/观察者网 柳白】
中美先进技术实力的此消彼长,政客匆忙打压,这一次,连反华分子都跳出来直呼这将适得其反。
“特朗普对中国学生的打压忽视了一个惊人的新现实”。《纽约时报》10月19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给特朗普政府借留学生“拿捏”中国的想法,泼了盆冷水。
这篇文章称,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乃至其他共和党人试图限制中国学生赴美攻读关键技术领域,但他们忽视了中国已在众多科技研究领域超越美国这一现实,中国学生不再需要前往美国获取世界一流的科研经验。
文章还警告,美国大学曾是全球科研与自由学术的象征,但如今中国大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与学生。美国继续打压中国学生,不仅会削弱自身竞争力,还会加速中国在科技和国家实力上的领先地位。
贝书颖是一位臭名昭著的反华媒体人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的两名作者均来自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其中之一的贝书颖(Bethany Allen)还是一位臭名昭著的反华媒体人,曾长期在西方媒体上炮制涉华谣言。
从全文看,尽管她承认中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显著进步,但显然,她撰此文并非为中国学生合法权益受侵犯鸣不平,更是为了维系美国科技霸权,给美政府的抗华政策“纠偏”,避免中国“占便宜”从而对美国占据技术优势。
这种傲慢和偏见本身就荒诞不经。其实中方早已认识到,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这篇文章称,美国政客之所以把矛头对准中国学生,是因为担心美国可能在与中国的科技竞赛中落后。比如美国对华鹰派人物迈克·加拉格尔称,美国为一个致力于“在新兴技术领域超越美国”的国家培养研究人员是“荒谬的”。
然而,这种逻辑忽视了一个惊人的新现实:中国在科技研究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
作者直言,在那些将塑造人类未来的领域,中国学生不再需要前往美国获取世界一流的科研经验。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挡在美国校园之外,只会让他们更多地投入到中国日益与国防体系融合、以增强国家实力为目标的科研体系中。
9月26日,上海,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博会)举行,上海电气,可控核聚变模型 IC Photo
文章引述ASPI团队去年8月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数十项新兴技术的前沿研究方面,美国大学落后于中国同行。
该团队梳理了《科学网》(Web of Science)中数百万篇同行评审论文,识别出最具影响力和高影响力的研究,并据此对全球大学在64项关键技术领域的表现进行了排名。
结果令人震惊。
在这64个领域中,中国在57个领域位居全球第一。在大多数领域,中国高校不仅拿下榜首,还占据了前十名的大部分席位。
按综合科研表现计算,北京的清华大学是全球最顶尖的研究机构,在64个领域中有29项进入全球前十,并在人工智能算法与硬件加速器、对抗性人工智能,以及自主系统运行三个领域位列世界第一。
美国表现最佳的麻省理工学院仅在10个领域进入前十,并在其中两个领域排名第一。
此外,在全球综合表现最好的10所高校中,有9所来自中国。而如果将中国科学院这样的非大学机构计算在内,它将成为全球第一,在64个学科中有28项位列榜首。
虽然仅凭论文发表数据并不能反映全部情况。中国大学在多学科综合教育上仍不及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这些学校仍因提供广泛的通识教育而位居世界排名前列。
但令作者焦虑的是,高科技研究的领先往往预示着产业上的主导地位。中国机构在无人机、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等已由中国主导的行业中排名靠前,也在核能技术、机器人等快速追赶的领域占据优势。
中国还在构建一个将学术界、产业界和国防界联系起来的国家创新体系,旨在增强中国的军事和技术实力。
这一不断扩大的生态体系及其带来的职业机会,鼓励更多学生选择留在中国,迅速进入战略产业,让中国最优秀的人才留在安全的国内体系中。
文章还提到,中国的投资力度巨大。仅在今年3月,中国就宣布设立一个138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支持量子计算、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技术初创企业。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削减了数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
过去,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美国顶尖大学竞争,这些大学不仅是科研中心,也是美国价值观与国家声望的象征。
然而,从特朗普政府的一连串政策提案来看,美国决策者已将进入美国高等教育体系视为给予世界其他国家的慷慨福利。
美国总统特朗普 资料图
中国正在挑战这种观念。
中国高校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科学家与学生。他们或被研究机会吸引,或因特朗普的政策和高昂的学费而对美国却步。
文章最后担心,不久的将来,美国大学可能需要激烈竞争才能吸引全球顶尖学术人才。注重性价比的美国理工科学生甚至可能在申请大学时,将提供英文课程且学费低廉的中国高校纳入考量。
所有这一切都使中国有能力在人类成就的一个关键领域——科学领域占据领导地位。切断中国优秀学生赴美学习的机会只会加速这一进程,削弱美国的竞争力和国家安全,因为这将把更多中国顶尖人才推向本国的强国建设项目之中。
中国留学生今年以来屡屡在美受到不当对待,恰恰暴露了美政客深层次的不自信,和无可奈何。
在8月22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近来,美方频繁对中国赴美留学生采取歧视性、政治性、选择性执法,给予不公正对待,把他们带入“小黑屋”,反复长时间盘查,有的滞留长达70多个小时,反复盘问与他们赴美目的毫无关系的问题,甚至以所谓“可能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注销签证、禁止入境。
毛宁指出,美方上述行径严重侵犯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严重阻碍两国正常人员往来,严重破坏中美人文交流氛围。每一起案件发生后,中方都第一时间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表示强烈不满,敦促美方彻查纠错。
“中方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赴美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毛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