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上海67岁患癌父亲提前与女儿作死亡道别:你就当我去旅行了

“爸爸要走是正常的。你当我去旅行了,他会回来的,你只要心里有我,早晚会回来的。”上海67岁董先生不幸罹患胰腺癌,生命可能仅余3至6个月。面对生命的倒计时,他选择提前与女儿进行“死亡道别”,希望帮助女儿接受即将到来的离别。

董女士将父亲的谈话视频发布到网络后,引发关注。有网友说因为没来得及告别,亲人离世成了一辈子的心结。“有人没能和父母说上最后一句话,有人看了我父亲的分享觉得被治愈。”


董女士父亲选择提前与女儿进行“死亡道别”

父亲进入生命倒计时 劝慰女儿离世只是去旅行

董女士表示,父亲于今年2月确诊胰腺癌,最近告知她可能只剩下数月时间。每次探望,父亲都会向她描述身体日渐消瘦、疼痛加剧的过程,甚至提到最终可能会变得“小小的一堆”。他不断为女儿做心理建设,希望这一切对她来说不那么突然。

董先生告诉女儿,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结局,谁也无法改变。与其恐惧死亡本身,不如说是恐惧走向死亡的过程。他提到一位90多岁的亲戚在睡梦中安详离世,认为那是一种福气。在董先生看来,人生并非全是享受,当生命不再允许我们享受时,就该坦然接受它的终结。“一个生命从诞生到消亡,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董先生说,选择还能清醒地与女儿讨论生死,希望女儿能逐渐接受“爸爸要走是正常的”这一现实。他温柔地劝慰:“你当我去旅行了,他会回来的。你只要心里有我,早晚会回来的。”他担心若突然离世,女儿会更难以承受。

董女士坦言,尽管理解父亲所说的道理,内心仍难免悲伤。近期父亲已多次与她谈论生死,那天她决定记录下这段对话,作为未来的纪念。

对于人生,董先生的态度豁达而清醒:“改变不了的事情,想它干嘛?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董女士小时候与父亲的合影

死亡在我们家不是禁忌

董女士告诉记者,录视频的时候,是父亲第三次跟她讨论自己即将离世这个事。在董女士10岁时,父亲就开始和她讨论死亡了。“那时我奶奶刚去世,他借机告诉我,如果他将来生病,不希望接受过度治疗,而是想要有尊严地生活。”董女士说,死亡在我们家不是禁忌。很多人避讳谈生死,但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才能更好地珍惜每一天、好好生活。

“如果失去自理能力或承受巨大痛苦,他宁愿缩短生命来换取生活质量。”董女士说,父亲认为,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得越不痛苦,越是福气,而不是一味畏惧死亡、盲目延长生命。“我父亲是个活得很通透的人。”


董女士小时候与父亲的合影

董女士说,很多中国人避谈死亡,把死亡包裹成“去天上变成星星”。但有网友说因为没来得及告别,亲人离世成了一辈子的心结。“有人没能和父母说上最后一句话,有人看了我父亲的分享觉得被治愈。也许他们的父母如果还在,也会这样对他们说。”

在董女士看来,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课题。“我认为,正因为死亡无法改变,我们才更该提前做好“死亡教育”,让痛苦最小化,让自己活得更加深刻、鲜活,这比办一场盛大葬礼更有意义。”

董女士也曾询问父亲人生还有没有遗憾。“他真的没有。他年轻时已经尽力去体验、去实现,所以能坦然面对一切。一个人能如此平静,正说明他活得充分而踏实。”

董女士表示,并没有因为父亲生命进入倒计时,她就整天围着父亲转,上演父女情深的故事。“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平等、很独立。他虽然是我父亲,但我们更像是两个生命在进行对话。他希望我继续过我自己的生活,该上课上课,该见朋友见朋友,该旅游就旅游。”董女士说,我前阵子去国外旅游,还被一些网友骂“没良心”。“但那正是我父亲所希望的,他不愿我因为他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就连她未婚的状态,父亲也全然接纳,认为“这是你的生活”。

董女士说,由于父母离异,目前父亲是全职护工在照顾。“有人帮忙做饭洗衣,我过去更多的是陪他聊天,每两三天去看他一次。”

父亲年轻时曾是“宝总”

为何父亲会有如此豁达的生死观?董女士告诉记者,父亲董先生1958年出生于上海南汇,童年生活清苦。他小时候最爱看那些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往来经商的生意人,心中悄然埋下向往的种子。二十出头时,他在工厂打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硬是挤出时间把当时仅有的两本日汉大辞典翻烂,自学日语,最终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董先生年轻时在上外学习

董女士讲述,毕业后,父亲进入日企工作,被公司派遣赴日学习两年。那些年,他通过阅读与行走,开阔了眼界,重塑了许多认知。回国后,他回到上海创业,像《繁花》里的宝总一样做起了服装生意,终于成为儿时向往的那种西装革履、出入高档餐厅的生意人。


董先生年轻时的照片

“三十五岁那年,在公司初创之际,他成为了我的父亲。他始终以培养男孩子的方式教育我:鼓励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他告诉我受到委屈要勇敢反击,说规则可以被打破,因为规则本是人为制定的。”董女士介绍,十几岁时,父亲为她搬来《堂吉诃德》《简爱》《羊脂球》《欧亨利》等整整两箱书。“他告诉我世界很大,要有自己的三观,不为世俗所绑架,不被他人的言语左右。”


年轻时穿着西装的董先生

董女士介绍,父亲四十五岁时,选择卖掉公司股份,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说:“钱永远挣不完,但生命只有一次。”从此,父亲开着车走遍想去的地方,钓鱼、阅读、研究交响乐……“他用身体力行告诉我,什么叫作认真而不留遗憾地活着。”

董女士表示,父亲虽然说六十七年不长,但他已做了想做的事,去了想去的地方。董女士表示:“我不知道他还能陪我多久,但我深信,只要心里有他,他就一直都在。正如他所期望的:每天打扮得漂亮,开怀大笑,过好每一天,才不辜负生命。”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