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金价暴跌,买金好时机?不少上海人跑外地买金如“抢白菜”,还有人坚持另一种买金方式…

“昨天暴跌没买,今天又跌了,要买吗?”

“高位‘站岗’了朋友们,刚买就跌得稀里哗啦!”

10月22日,国际金价“暴跌”6%,为十二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品牌金价一夜之间跌去50元左右。这让相信黄金会涨的人们大感意外。之后的金价走势格外牵动人心,今天迎来的是继续下跌……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让不少买金者陷入“尴尬时刻”:买,怕继续跌;不买,又怕接下来会涨得更高。

记者在多家品牌金店看到,虽然连跌两天,但店内依然冷清,市民直言“金价仍高”。但也有买金者赴港异地买金“省差价”……金价"过山车",最考验的是买金者的心态。

品牌金店顾客寥寥,市民称“就算跌了还是贵”

从去年底以来,金价涨速越发惊人,等到金价每克破千元后,越来越多人相信“黄金会一直涨”。然而10月22日,国际金价出现2013年以来最大跌幅,单日暴跌6%,网上一片"黄金暴跌"的消息刷屏。

以周大福为例,10月21日金价为1292元/克,10月22日跌至1235元/克,10月23日进一步下跌至1223元/克,相当于两天下跌69元/克。

新闻晨报记者今天在上海杨浦区多家金店实地探访发现,尽管最近出现金价“暴跌”,但店内并未出现预期的购金热潮,柜台间看起来依然颇为冷清。

在五角场的一家中国黄金门店,偌大的店面只有市民黄女士一人在逛。她向记者表示,自己只是路过顺便进来看看,她看到了金价暴跌的消息,但现在逛店发现,金价还是比较高,因此暂时不打算购买。“就算跌了现在还是贵,我不太想在这个时候入手。如果之后能够再跌个几百元,那我才会认真考虑购买。”

一旁的店员听到这番对话,忍不住插话道:“那可能比较难了,按照现在的趋势,接下来涨到1500元也完全有可能。”

这名从业多年的店员向记者透露,像这样完全由市场行情导致的金价大幅下跌50元的情况非常罕见,“一般来说,金价单日下跌五元、十元是常态,跌二十元都已经算很大的波动了。要想出现几十元这种幅度的下调,通常只有遇到重大节庆活动时,商家推出大型优惠促销才会出现。”

她还向记者透露,金价自去年底以来的这轮疯涨,让她们这些天天与黄金打交道的金店营业员也感到不可思议:“说实话,我们都看呆了。我们天天卖金饰,要是早知道金价会这样上涨,自己肯定也会多买一些。但谁能想到呢?”

对于金价暴跌后店内客流量仍然不大的情况,她表现出相对乐观的态度:“其实我们的生意还是可以的。虽然现在逛店的客人看起来不多,但现在客单价比较高。有时候一个客人进来可能就会购买好多件。”

去香港异地买金仍火热,遇到活动抢金如“抢白菜”

买水贝黄金还是去香港异地买金?上海市民丁小姐最近一直在考虑购买黄金,但在两种选择面前颇为犹豫。

“水贝市场虽然价格有优势,但毕竟没有品牌保障;去香港购买的话,又要考虑路费和住宿费的成本。就算是去旅游顺便买金,最近我知道的一个比较大的优惠活动也已经结束了。”

丁小姐所说的活动,指的是香港商场内一家金店举办的“买1000减100”活动,在最后两天曾引发抢购热潮,现场大排长龙,甚至有顾客凌晨就前来排队。一位当时在场的网友描述:“不少都是上海过去的游客,抢金就像在抢大白菜,一个人就能买好几款。”

而这两天,尽管促销活动已经结束,但恰逢金价“暴跌”,这家金店门口依然有不少顾客在排队等候。

相比直接前往品牌金店消费,前往香港购买黄金具有多重价格优势。“香港的金价直接跟随国际金价波动,汇率换算过来比较便宜,工艺费也相对更低,而且不时还有工费1元/克的活动。”多次前往香港购买黄金的顾女士向记者介绍道。

她最近刚从香港回来,购买了一些金首饰,每克工费只需40元。而在她家附近的金店,根据不同款式,每克工费普遍在100元左右。“现在这种金价,还买金首饰的那是真的喜欢金首饰。如果纯粹保值投资,那买首饰肯定不划算。但我就是喜欢金首饰,所以才想得到最有性价比的价格。”顾女士表示。

金价“过山车”更考验心态,买不买都要平常心

“黄金的行情太刺激了。这次现货黄金盘中暴跌6%之后,第二天本来海外白天时金价反弹,结果到晚上又全跌回去了。”一位黄金爱好者这些天紧盯国际金价,大呼“磨心态”。

三年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本轮金价上涨周期自三年前开始,当金价突破五六百元时,许多市民都认为已到高位,不敢追涨;但随着去年底开始金价“疯”涨,又突破千元大关后,反而有更多人心痒难耐想购买黄金,认为黄金可能会一直涨下去。

这种“买涨不买跌,越涨越买”的现象,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羊群效应。因此在面对金价的大起大落时,心态尤其不稳:高价买了亏了不开心,即使赚钱了又会遗憾买得太少……

不过,也有一些买金者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每月坚持定投一颗1克金豆的竺小姐分享她的心得:“我把购买金豆当作一种长期储蓄方式,相当于定投理财,短期的价格涨跌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国家注册黄金投资分析师、晨报理财主笔刘志飞向记者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把握金价的涨跌起伏,尤其难以避免刚购金、下个周下个月金价就开始跌的情况,可能会对部分购金者的心理产生冲击。


另一方面,以投资为目的的消费者并不适合买入金首饰。“品牌珠宝有着较高的首饰加工费,而在金子回收时,这部分钱对于消费者来说就白白损失了,因此想要投资黄金的消费者,更适合购买投资型黄金,比如投资金条、熊猫金币、ETF基金等。”


总体来说,非投资目的买金可以任意购入自用;而投资目的买金,根据实物黄金、期货交易、黄金ETF等不同渠道,风险高低也不同,需理性谨慎决策。


新闻晨报 记者 徐妍斐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