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老人上下楼不便,上海杨浦区延吉二村31号楼的居民希望在楼房外加装一部电梯。2023年,该项目征求住户意见和各户缴费数额时,一楼居民成某某和四楼居民徐某某在微信群内产生争执。随后出现的“门口倒垃圾”事件,让矛盾升级。
当年9月15日,延吉二三村居委会在辖区派出所民警见证下,将争执双方请到调解室,不料,成某某与徐某某71岁的丈夫胡某激烈争吵,并发生肢体冲突。居委会工作人员和民警将双方拉开后,随后赶来的成某某丈夫再次与胡某争吵。胡某因情绪激动,瘫倒猝死。
![]()
如今,31号楼的电梯已安装完成 陈龙/摄
事故发生后,双方都有意协商和解,但未能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2024年,死者家属以生命权纠纷为由将成某某夫妇告上法庭。今年3月,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赔偿死者家属12万元。成某某不服,提起上诉。今年6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然而,双方各持理由,仍难接受结果。
居民楼加装电梯引发争端
延吉二三村是杨浦区的一个老小区,徐某某是老住户。“我们一家从1984年4月就在这里住了。”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该小区楼栋多为五层和六层,少数加装了电梯。居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上海没有老旧小区统一安装电梯的政策,“我们是根据街道办房屋管理办事处的指导,由各楼栋自发商量是否安装。”
2023年8月9日,为商讨加装电梯事宜,延吉二村31号楼建了微信群。红星新闻记者浏览了群聊记录。当日,电梯公司工作人员余某提议12日开会商议。由于有的家中没有老人,大家对是否装电梯意见不一。一楼业主、55岁的成某某明确反对,理由是电梯装在她家门的正对面,影响通风和采光,“如果电梯入口可以西移,我没有意见。”
![]()
涉事楼栋的内部楼梯 陈龙/摄
今年71岁的徐某某事后告诉记者,小区每栋楼西侧都建有一个外凸的垃圾房,“如果电梯西移,就堵塞消防通道了。”
同时,成某某还对价格持有异议,“五层楼的电梯最多也就十几万,政府还补贴一半,摊到每户头上,也就是几千块钱。”
当年8月14日,余某发来各楼层出资比例表,称安装总价78万元,其中政府补贴28万元,电梯公司补贴5万元,居民方面出45万元。余某还解释,由于三家居民不出资,其中13.75万元只能由其他业主分摊。
此后几天,其他居民讨论各层分摊比例时,成某某多次提出总价过高,无需78万。“如果我找人来装,总价60万,政府补贴28万,那大家就只需要出32万。”
8月17日,成某某称自己可以联系电梯厂家,并发来南通市的电梯安装价格,称“含政府补贴,最高价55万”,随后又称总价可低至50万元。她还提出,装电梯需要给一楼补贴。
身为楼组长的徐某某提出,同小区55号楼两年前的安装价是76万元,现在建材涨价,78万元是合理的。“上海市区价格比外地贵是正常的。不能只看价格,还必须保障电梯质量。”徐某某也不同意给一楼补贴,称电梯修在楼体外,不影响一楼的通风和采光。
两人开始争执。徐某某称,“装个电梯就这么难吗?这样看来还是小马的前妻讲道理。”
徐某某告诉记者,早些年,他们见过马某某的前妻,性格温和。“我只是说一个客观事实。”然而,此话立刻引起成某某的愤怒,她指责徐某某“挑拨我们夫妻关系”。
当晚,成某某让丈夫马某某上楼找徐某某理论。徐某某报警后,马某某离开。此后,争端开始越出微信群。
8月26日早上7:40,徐某某发现自家门口被人倒了一堆生活垃圾。她将照片发在群里,谴责这一“卑鄙恶劣的行为”。随后,她用垃圾袋将垃圾收起来,放在一楼单元楼口。
![]()
徐某某发现门口被倒垃圾 受访人供图
9月1日,居委会张贴通知,提醒居民不要在他人门口倒垃圾。由于单元楼口距成某某门口较近,成某某对徐某某的行为表示抗议。徐某某指责其“做贼心虚”。双方持续指责和辱骂。
到底是谁在403门口放置垃圾?9月1日晚,居委会干部胡某乙(化名)回复徐某某,“垃圾房那里的摄像头,只有实时、垃圾报警片段,没有回放功能。”此事成谜。
对此,红星新闻联系到胡某,询问小区是否有其它监控,居委会是否曾对垃圾事件做调查,对方称不方便回答。
调解室里的争吵与猝死
早在当年8月17日晚,双方第一次因电梯价格争论时,徐某某就向居委会干部胡某乙提出开会调解。但由于社区民警吴警官在外地培训,加上成某某是南通人,平时不在上海,直到9月15日下午,双方才到场。
徐某某告诉记者,此前群里的争吵内容,她并未告诉丈夫胡某。但9月15日午后,得知妻子被骂以及“门口倒垃圾事件”,胡某很生气。当天16时,徐某某、胡某夫妇到达居委会调解室,成某某也到场。
![]()
图为当地居委会 陈龙/摄
杨浦区法院一审认定,徐某某夫妇与成某某先到居委,双方发生争执并互相推搡,过程中胡某掐住成某某的脖子将其往后推,成某某抓胡某时将其口罩摘下,同时咬了胡某的手指。后成某某叫来马某某,马某某到场后指责胡某殴打女人,居委干部和社区民警将马某某拉至门外冷静,屋内争吵继续,马某某两次进门参与争吵。随后,胡某情绪激动,抽搐昏迷,120赶到后,确认胡某已死亡。
当日,公安部门出具的《居民死亡确认书》认为,胡某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排除暴力性损伤致死”。9月18日,家属为胡某举行了葬礼。
关于当天的肢体冲突,成某某告诉记者,她不认同“互相推搡”的说法。她说,见面后,她与胡某吵了起来,然后胡某一手抓着她的手,一手掐着她的脖子,将她从屋子西北角推至东南角,她喘不过气,伸手抓下胡某的口罩,并咬伤了胡某左手的一根手指。二人被拉开后,再无肢体接触。
而吴警官在当天的笔录中称,胡某动手之前,双方情绪激动,“互相指指点点”,随后都站起来,近身开始互相推搡,推搡过程中,胡开始掐成的脖子,成则往胡身上胡乱抓。最终双方均受伤,“成某某手臂上有几道抓痕,胡某的手指有点出血。”
成某某告诉记者,她长期在南通生活,此前对胡某一家并不了解,也未见过面,出事后才知道胡某有高血压,做过心脏支架手术。而徐某某向记者出示了丈夫的病历,显示胡某的心脏支架手术是在2014年做的。“做完之后9年,我老公身体一直很好,没怎么去过医院,每周还出去参加集体活动。”
徐某某和儿子均认为,前半段的肢体冲突并没有对胡某造成严重影响,后来马某某赶来后多轮争吵,才导致胡某情绪激动并猝死。徐某某说,“我老公是被马某某夫妇气死的。”
胡某的儿子长期在新加坡生活,最后一次见到父母是在2019年。事发前,他让父母拍好了续签签证的照片。“我们已经安排好了,让二老11月来新加坡团聚,见见孙女。机票都买好了。没想到,我再见到父亲,是他的遗体。”
“原、被告均难辞其咎”
双方当事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事后几个月,双方都希望“大事化小”,就赔偿问题进行过多次协商,但金额没能达成一致。胡某儿子称,协商过程中,双方互相让步,一度约定赔偿8万元,但成某某随后又反悔。“她说她只认法院判决,法院判多少她给多少。”
因此,2024年9月,徐某某母子向杨浦区法院起诉了成某某、马某某,主张两被告承担100%赔偿责任,各项费用共计116万余元。
今年3月,杨浦区法院一审认为,依照法律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原被告双方因故发生纷争后,未能冷静处理,从口舌之争发展至肢体冲突,直至胡某突发死亡,死亡的结果虽非预见,亦不排除身体状况、潜在疾病等因素,但与双方的争执吵闹矛盾激化不可分割,“原、被告均难辞其咎。”
最终,法院依照《民法典》判决被告成某某、马某某赔偿原告12万元。
成某某、马某某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期间,成某某提供了与吴警官的通话录音,旨在强调“胡某先动手掐成某某脖子,成某某进行防卫”。
![]()
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二审法院上海二中院认为,胡某事发时将近七旬,从一般理性角度出发,马某某、成某某应当认识到激烈争吵对老年人带来的情绪激动以及一系列可能的法律后果,但仍与胡某发生争吵及肢体冲突,未尽到一般人审慎注意义务,存在过失。且胡某发病时间是在与马某某、成某某发生争执后,可以确认双方的争吵、肢体冲突行为导致本身患有心脏病的胡某情绪激动、病情发作。
法院认为,胡某在调解过程中突发死亡,除了其自身患有基础疾病的因素外,争吵、肢体冲突均系胡某发病的诱因,马某某、成某某对胡某死亡后果存在一定过错。今年6月底,二审维持原判。
但成某某仍不接受。二审中,她还申请追加居委会、派出所为被告。原因之一是当时民警执法记录仪的视频“丢失”,没有在法庭上出示。但这一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红星新闻联系吴警官,对方表示不方便回答。
徐某某母子则认为判决金额太少。由于胡某的死,当初计划安装电梯的那家公司退出了。今年,一家新的电梯公司介入,按原方案把31号楼的电梯装了起来。11月1日,胡某儿子告诉记者,电梯终于启用了,“是用我父亲的命换来的。”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