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端午的美丽传说
------------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对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解释,流传最广泛的当属纪念诗人屈原。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除了屈原的故事外,端午还流传下来很多其他的故事传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那些美丽的传说故事,依然在民间代代相传。
[起源诸说]
>诗人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投江殉国。吃粽子、赛龙舟是纪念屈原,有诗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涛神伍子胥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南朝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孝女曹娥
这一传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找了七天后,她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背父浮出水面。
>龙的节日
此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因为,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吴越百姓断发纹身“以像龙子”。
>恶日禁忌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人们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并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南北民俗哪里最好玩
------------
中国地域广大,但过端午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消失外,其余习俗已流传到中国各地及邻近国家。
[别样民俗]
>不吃粽子吃煎堆
在台湾,端午节,妇女头上要佩戴艾叶,孩子身上挂着香囊,用来防疫除病。人们一般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种叫“煎堆”的食物。每年端午节午时,许多民众求取“午时水”以保平安。
>骚坛诗会祭屈原
屈原的故乡秭归,从古至今活跃着一支诗社,叫骚坛。每年在艾粽飘香的五月端午,乐平里总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骚坛诗会,诗人们相聚在屈原庙,吟唱自己的诗作,以骚体诗凭吊屈原。
>跳进沱江抢鸭子
凤凰古城每年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赛龙舟结束时,主办方会从虹桥、吊脚楼、船上扔出很多鸭子,凤凰的传统是抢到的鸭子归自己,此时人声鼎沸,参赛者纷纷划着船各显本领捞鸭。
>不吃粽子食鸭蛋
武汉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有品吃松花蛋及咸鸭蛋的风俗,招待客人,必有一盘松花蛋拌豆腐或咸鸭蛋炒蚕豆的菜肴,如果看望亲友,会提上一提松花皮蛋或是油黄咸鸭蛋作为礼物。
>端午节后赛龙舟
农历五月十三,余杭有一次规模盛大的龙船竞渡,数百条龙船参加。余杭龙舟很有地方特色,最引人注目的全彩龙船,龙头龙尾,船身彩旗高扬,船尾装有绒布蜈蚣,周围锦缎绣有八仙。
端午有“别名”
------------
端午节的别名多达二十多个,如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些端午节别名的由来。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湘南地区沿古俗,有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地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粽艺大观】 南北名粽齐聚会
------------
>闽南风味粽子:闽南人喜肉粽,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酸萝卜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
>宁波风味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煮熟后糯米变成浅黄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北京风味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广西风味粽子: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
国外粽子千姿百态
------------
>日本粽子:日本人过端午节时也吃粽子,不过日本的端午节是在公历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状与中国的粽子不同,其状呈种子形,别具一格。
>墨西哥粽子:又叫“达玛尔”,其原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馅料是肉片和辣椒,用玉米叶或香蕉叶包成,别有一番风味。
>菲律宾粽子:菲律宾的粽子有点特殊,习惯裹成长条形,味道倒和我国江浙一带的粽子差不多。除了端午节,他们在过圣诞节时,也把粽子当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秘鲁粽子:秘鲁人是在圣诞节时吃粽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欢庆圣诞节,边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儿也赶回娘家,再尝娘家粽子的风味。
>哥斯达黎加粽子:哥斯达黎加的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黏性的玉米粉为主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有的还浇上牛肉汁,然后用新鲜的香蕉叶包成扁方形。
不同的习俗同样情结
------------
端午节寄托了国人太多难舍的情结。然而,或许你还不知晓,这样的情节其实没有国界……
>端午时节忙洗头
韩国的端午节颇有特色。这一天,他们要用菖蒲水洗头,然后再洗澡,据说这样一年可以非常健康,因而有了“韩国人端午忙洗头”的说法。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韩国人还摆上散发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他们不是祭屈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
>挂鲤帜望子成龙
日本的端午节在公历5月5日。起初叫“男孩节”,后来演变为儿童节。在日本,儿童节这天讲究挂“鲤帜”(见下图),居民家中的院子和公共场合会高高耸立许多旗帜。所谓“鲤帜”,就是鲤鱼形状的旗帜。竖“鲤帜”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
>赛舟吃粽为祈福
与我国习俗相似的是新加坡和越南。新加坡在端午节会举行全国龙舟大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新加坡东海岸公园,一较高低。越南人则是吃粽子,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越南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
>龙舟“划”进西方
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的百姓对赛龙舟很感兴趣。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有20年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而在美国,赛龙舟已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从旧金山、纽约到沿密西西比河周围的很多地方,都有人组建龙舟队,目前有400多支。
四大名著里的端午节
------------
古人怎么过端午?国人最喜闻乐见的四大名著里屡屡提到过端午节。
>《红楼梦》
《红楼梦》里贾府过了两次端午节。第一次端午从第24回到31回,贾府中的各色人物都为过节忙碌。24回贾芸买香料、办端阳节礼孝敬王熙凤。28回元春给贾府众人赐端午节礼。31回正式过节,黛玉说了句:“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第62回是第二次过节写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等人斗草,斗草恰是端午习俗之一。
>《西游记》
端午节成了“出口创汇产品”。第69回毗邻西天的朱紫国也过起了端午,国王讲他患病缘由时说:“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国王被妖精所吓,把粽子“凝滞在内”,又思念被妖精掠走的王后,落下病根。多亏行者医术高超,将糯米饭块排出,才救了国王一命。
>《水浒》
第13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里,提到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与蔡夫人一起家宴过端午节,还有一首词来描绘:“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三国演义》
字里行间没提到过端午,我们搜寻些蛛丝马迹。第71回曹操率军再次出征汉中,路过蔡文姬家,见壁悬曹娥碑文图轴,上有蔡文姬父蔡邕评语:“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在杨修之后猜出这是“绝妙好辞”的隐语。曹娥是东汉孝女,传说她于端午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曹娥之所以扬名跟曹娥碑以及蔡邕、曹操、杨修有关。(人民网)